2020年開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國各個企業陷入停工停產狀態,隨著疫情重壓態勢緩解,不少企業已逐步將復工復產提上日程。中科合肥煤氣化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合氣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疫情防控工作和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部署,根據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工程熱物理所”)對疫情防控工作的統一指示,作出一系列緊鑼密鼓的安排,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有條不紊推進各項工作,努力把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全力以赴保持生產經營穩定運行。
截至目前,中合氣化各關鍵部門已展開重點工作部署:設計部門已組織設計人員推進本年度待建設項目的相關設計文件,配合商務部完成投標文件中的設計方案及設計圖紙,同時針對上年度設計工作,組織完善設計管理制度及相關規定;工程部門針對各個項目制定復工計劃,做好復工統籌,規劃復工后防護及安全培訓工作,并與采購部溝通后續設備進場可能出現的障礙,提前考慮應對措施;調試部門根據項目投產計劃制定詳細的調試計劃及調試方案,力求如期完成各工程節點對應的調試工作,確保各系統工作順利進行。行政部門已完成防疫工作指導文件編制、具體實施計劃、復工復產申報及防疫物資采購等工作。
中合氣化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做好復工統籌安排,全面部署各項工作,各部門均能秩序井然地做好內部管理及跨部門溝通協作工作,這反映了中合氣化良好的綜合管理能力和團隊執行力,彰顯了一個穩定健康發展企業的應有風范。中合氣化作為煤氣化行業的“后起之秀”,是如何實現持續快速成長的?
技術創新,創造價值
低階煤約占我國煤炭探明儲量的55%,如何清潔高效利用一直是國家重點研發任務。傳統的固定床煤氣化技術需要以優質塊煤為原料,將低階粉煤拒之門外。由工程熱物理所研發的循環流化床煤氣化(CGAS)技術用高濃度物料循環和能量循環利用的技術思路實現低階粉煤的清潔高效氣化,運行成本也大為降低,有效解決了傳統煤氣化技術可用煤種少、污染重、成本高等問題。中合氣化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技術創新為導向,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科院弘光專項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課題,累計投入研發經費3000余萬元,開展CGAS技術的升級產品與解決方案的工業示范與工業化應用,包括產品飛灰熔融、防堵渣等技術,同時融合十多年產業化與調試運行維護經驗,拓展了氣化爐綜合運行診斷、節能降耗等技術服務。
CGAS技術煤種適應性廣,不僅適用于褐煤、長焰煤等低階煤,還適用于“三高”劣質煤、無煙煤、貧煤等低活性煤和粉煤,用戶可通過靈活用煤降低原料成本;總體能效高,采用高溫預熱氣化劑、回收煤氣熱量、匹配殘炭爐等手段提升系統能源效率和系統碳轉化率,實現能效最優;三廢排放低,產生的煤氣中不含焦油和酚類,固態排渣、干式除灰,生產過程中不產生廢水,環保效益高。CGAS技術精準對接煤氣化市場需求,解決了困擾行業用戶多年的經濟性和環保難題,引領了煤制工業燃氣和煤基合成氨領域的技術和裝備升級,有力推動了我國清潔煤氣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2019年,中合氣化獲得由安徽省科學技術廳、安徽省財政廳、國家稅務總局安徽省稅務局聯合頒發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證書,正式加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行列。該榮譽將進一步推動公司自主創新、自主研發的進程,也為中合氣化今后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高科技研發實力提供了根本保證。
國企品質,中科院平臺
作為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與安徽合肥巢湖經濟開發區共同成立的國資企業,中合氣化具備發展穩健、資源豐富、抗風險能力強等國企優勢,并在資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獲得了政府的全方位支持,這也是中合氣化未來取得長足發展的重要資本。
中合氣化不僅是工程熱物理所控股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也是中科院弘光專項項目“循環流化床煤氣化技術產業化”的產業化平臺,由工程熱物理所循環流化床技術核心研發人員擔任公司領導團隊。工程熱物理所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的循環流化床技術研發單位,持有130余項相關專利,在國內市場技術占有率最高,其技術力量與科研資源為中合氣化實現CGAS技術的產業化推廣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同時中合氣化也依托工程熱物理所的科研平臺持續推動相關技術升級與產品創新,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工業解決方案與服務。
精尖團隊,實力雄厚
人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第一要素,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中合氣化自成立以來,始終注重人才隊伍建設,秉承“人才強企”理念,積極布局人才引進戰略,持續完善人才成長通道,搭建多元學習平臺,為人才賦能,最終形成了一個擁有強大的研發、設計及工程管理能力的團隊。
中合氣化現有教授級高級工程師7人,高級工程師9人,博士/碩士40余人,一級建造師6名,注冊化工工程師5名,注冊建筑師1名,注冊結構工程師2名,注冊給排水工程師1名,注冊暖通工程師1名,注冊電氣工程師1人,注冊造價工程師2名,注冊動力工程師2名,其他中高級工程師10余名,持證技工人員40余名。人員覆蓋產品研發、項目管理、工藝、設備、管道、電氣、儀表、結構等各個方面。核心成員擁有10余年循環流化床氣化技術小試、中試及工業化應用的研發、設計、建設、運行經驗,經歷了完整的研發創新及產業化應用全過程,具備優秀的專業研發、技術轉化及工程管理能力。此外,中合氣化配備有專業的項目調試及運行服務團隊,除常規的運行管理培訓與服務外,還將根據實際生產變化提供全生命周期技術支持與升級服務。
面向市場,實現產業化
科技型企業能否密切圍繞市場應用做好產品研發及技術攻關,是限制諸多中型企業壯大的關鍵問題。作為弘光專項項目“循環流化床煤氣化技術產業化”的承擔主體,中合氣化始終堅持科研創新緊扣產業發展需求,圍繞生產中的實際問題,通過技術集成、系統優化、工程化開發和市場應用及推廣將CGAS技術應用于相關行業,助推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目前,中合氣化已成功實施了固定床氣化工段升級改造煤制合成氣、煤制清潔燃氣等工業解決方案,幾個具有示范效應的項目(新疆宜化煤氣化裝置工程項目、貴州宏盛合成氨固定床造氣工段改造項目)即將進入試生產,預計將在本年度實現投產,有效提升合成氨、燃料氣、鋼鐵等行業的環保水平。此外中合氣化還將于今年在焦化、氧化鋁、石灰等行業實現CGAS技術推廣布局,力爭建成一系列經濟社會環境效益三豐收的高質量工程。接下來,中合氣化將依照階段發展目標,拓展市場,加快CGAS技術在三廢集成處理、多類別危廢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低能耗低成本污泥無害化處置等領域的應用,大力推動CGAS技術成果轉化,深度聚焦行業市場,為企業提供清潔能源解決方案,實現環保及煤化行業的多元化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