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3月10日9時,由中科合肥煤氣化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合氣化”)承建的廈門象盛循環流化床煤氣化項目3號爐實現單爐連續穩定運行兩周年,再度刷新以高含水率褐煤為原料的循環流化床氣化爐連續運行紀錄。此外,該項目的1、2號爐連續運行時間也均突破了300天,4號爐連續運行時間逼近500天,實現了整體項目的長周期安全平穩運行。
該項目位于印度尼西亞東南蘇拉威西肯達里市科納韋縣,規劃為當地一家年產250萬噸不銹鋼一體化的冶煉廠建設配套的煤氣站,產出的工業燃氣作為車間鎳鐵生產線回轉窯的燃料。針對當地褐煤高水分(含水率高達40%)、機械強度差、熱穩定差等特點,中合氣化采用循環流化床煤氣化技術為業主建設4 套單臺產能為80000 Nm3/h 的粉煤氣化爐,該技術可接受含水量較高的原煤,無需干燥即可進入氣化爐,實現了當地劣質煤的清潔高效利用。
該項目自2021年正式投產后,運行平穩,指標優異。此前,業主采用噴煤工藝為回轉窯供熱,該工藝對原煤品質有一定要求,導致原料成本較高。且煤粉直接噴入窯爐燃燒,制粉與噴吹過程產生的噪聲和粉塵嚴重污染當地環境,危害操作人員健康。燃氣替代煤粉后大幅降低了原煤成本,同時解決了污染問題,大大釋放了煉廠勞動力,提高了廠區自動化程度,保障了終端產品品質,運行效果獲業主稱贊。
廈門象盛項目的長周期穩定運行,標志著循環流化床煤氣化技術在高水分褐煤的氣化工業化應用中取得重大成功,其煤種適應性得到進一步印證。此前,該技術已在新疆宜化、貴州宏盛兩個項目中分別驗證了其對高堿煤和無煙煤的普適性。
作為中科院弘光專項項目“循環流化床煤氣化技術產業化”的產業化平臺,中合氣化已成功實踐了循環流化床氣化技術在煤制合成氣、煤制清潔燃氣等工業領域的市場化應用,并建成了一批經濟社會環境效益三豐收的高質量示范工程。后續中合氣化將持續推動循環流化床煤氣化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引領行業技術創新,為企業提供清潔能源解決方案,實現煤化及環保行業的高質量發展。